脉络
大家好,我是三公子。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完了,多数人缺乏解读的渠道和能力,一时难以捕捉到充足且明确的投资信号。
刚刚,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接受新华社等媒体记者提问,围绕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回应当前经济热点问题。
全文内容很多,推荐大家详细揣摩。
在我看来,有四个方面值得着重关注。
(一)
政策密集下的高水平自平衡。
“...,我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,形成一个独立的向上运行轨迹。”
“今年已经出台实施的扩大有效需求、促进结构优化政策,该延续的延续,该优化的优化,政策效应将在明年持续显现。
明年还要根据实际需要陆续出台新政策、新措施。
存量政策、增量政策同向发力,将积极促进经济恢复发展。”
“总的看,财政加力、货币有力,就是要确保社会总需求得到有效支撑,从而使得社会总供求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和质量上取得平衡,推动经济整体好转。”
大家可以梳理下上述内容,逻辑很清晰,就是要实现增长,而且是高水平和高质量的社会总供求平衡。
为此,老政策不断补,新政策出不停。
炉子不旺起来,添柴就不会停。
不达目的不罢休。
体现在市场上,就是热点将层出不穷。
经济复苏有个通行的特点,就是伴随着温和通胀。
而经济如果迅猛复苏,就大概率伴随着较高水平的通胀。
对于资产的估值修复来说,不管是股、债还是房,都是难得的机会。
如果在迅猛复苏的过程中,存在低利率和高通胀并存的特征,居民出于担心钱变毛的考虑,也会增加消费。
这种消费并非主观意愿上的消费,而是客观被动上的消费。住房消费会成为主要的承接标的。
房价是否会迎来新一轮暴涨?
本轮的住房消费,在信贷层面应该是“有歧视”的,刚需和改善可以加杠杆,有钱人不能加杠杆。
通过这种方式,不会加剧贫富差距,反而有助于降低贫富差距。
价格涨不涨,其实不应该作为衡量标准。让中低收入人群的资产价格上涨,反而是政治正确的。
从消费心理上看,中低收入人群的资产价格上涨时,是会扩大消费的。收入越低,扩大的弹性越高。
(二)
中低收入居民,是扩大消费主力。
“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,特别是提高消费倾向高、但受疫情影响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。
适当增加消费信贷。
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,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,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。”
一般情况下,消费起不来,有两个原因。第一是缺乏消费意愿,第二是缺乏消费能力。
对于3亿“新市民”来说,缺乏的不是“意愿”,是“能力”,先要有可靠的就业和稳定的收入,然后才会释放出消费能力。
所以,在国内要扩大消费,首先要扩大就业,就业是消费的前提条件。
“要支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和企业...,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,支持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...”
(三)
2023年内,城投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。
“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重要思路,是做大经济实力这个分母,稀释风险这个分子。”
要解决城投问题,主流方法有两个,且两个方法是背道而驰的:
要么做大增量,时间换空间。
要么暴力削债,快刀斩乱麻。
城投投资都是一年一看,因为城投政策往往一年一变。从上面的表述看,2023年的城投依然以稳定为主。
“...,各类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会在发展中得到有效化解,重大风险处置能力会在发展中得到不断增强,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一定可以守住...”
但是,如前篇文章所写,虽然不出现系统性风险,但在“底限”之上,各种有益或无奈的尝试和变化,不会少。
对于很多城投控债而言,原来的80分是硬性指标,现在的60分还是有弹性的。
无关意愿,怡情3年,治理能力确实在下降,员工心态也在发生变化。
(四)
住房消费成为拉动消费的核心支撑。
如前面所表达的意思,当住房是投资品时,就会加剧贫富价差。
当住房是消费品时,并且把优惠政策给予特定人群后,就会降低贫富差距,还能拉动各类衍生消费。
“会议认为,各部门、各地方只要认识到位,工作到位,持续抓好,房地产风险可以化解,市场可以实现平稳发展。”
“2022年已出台的政策要持续抓好,2023年还将出台新举措,侧重研究解决改善房企资产负债状况等。”
“房地产链条长、涉及面广,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,占GDP的比重为7%左右,加上建筑业则占到14%;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占地方综合财力接近一半,占城镇居民家庭资产的6成,房地产贷款加上以房地产作押品的贷款,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9%,对于金融稳定具有重要影响,是外溢性较强、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行业。”
从本文的分析里,大家可以感受到一点,就是,未来的各类政策,是带有“人民性”的。
2023年,对于中低收入人群是非常友好的一年。
更多精彩政策分析,见秘密宝藏星球。